点击阅读全文

民国巨擘从拉黄包车开始

军事历史《民国巨擘从拉黄包车开始》,现已上架,主角是刘颖妮刘静琳,作者“爱喝蜂蜜龙井茶”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汾酒是最纯净的一种酒,工艺和原料决定了它的杂质极少,经过陈化之后,更是清冽芬芳刘子祥刚掀开门帘进去,酒气就扑面而来,一股清香,这种香味不是那种醉汉喝多了的难闻气味,而是自然挥发日积月累浸润出的粮食酒味道在这种酒馆一般没有什么喝多的醉汉,原因在于这里的价格不高不低,有钱人几乎不来,穷酸酒鬼没钱在这里喝到醉,他们往往喝地瓜烧买醉这样一来,大酒缸里剩下的是家境比较殷实的普通百姓或者真正的酒客,有爱......

作品试读


现如今的人之所以穷,主要就是两层富集:土地富集跟资本富集,这两种富集又掺杂着洋人的掠夺、军头的搜刮跟劣绅的剥削。

刘子祥在车上伸伸懒腰,等自己的工业区建成了,成为工人的那批人生活质量会有一个上升吧?

不知不觉到了集香居酒楼,这里景色果然不错,水面微动,凉风习习,水生上前介绍道:“爷,这地方挨着河边,因为他家味道好,所以又叫临河第一楼,又因为主人姓杨,不是有个名角儿叫杨小楼吗?所以挺多老饕称呼这地方为杨小楼。”

这倒有点意思,信步走进去,里头一面白墙,上头有一副对联,是直接写上去的:小楼春雨龙华寺,野水秋风虾菜亭。

刘子祥肃然起敬,这联写的很有水平,现如今帝京有一种风气,饭馆店铺写对联往往要把店名“藏头”或者把店主人名藏头,这种风气传到后世,就变得更离谱,为了把店名藏头在对联或者律诗里面,不顾格律内容,胡写八写,他前世甚至还见过给牛肉面馆写藏头诗的。

这一联好就好在属于意会联,跟集香居没有半点关系,但“小楼”两个字本就点出了地方,龙华寺和虾菜亭是这地方以前的景点,现在已经没有了,整合起来充满野趣妙趣横生。

见他驻足,有小伙计迎上来,轻声道:“客爷,这副对联是庆先生写的。”

刘子祥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是庆博如,这个人在后世名声不显,在此时却是文坛名宿,一手旧体诗做的很好,偶尔写写评论,听名字就知道,这老头儿是旗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喝多之后就在人家店里乱涂乱画,留一些对联。

当然,人家写得好,店主也乐意让他在墙上画。

到了里头,水生就不说话了,下馆子有个忌讳,就是喧宾夺主,说这个那个好吃您吃这个那个吧,不要推荐什么菜,要是到不方便的地方,例如街边小摊,或者上次的小酒馆,可以张罗两个菜让主子选,防止小地方服务不到位。

但这种馆子,长随肯定没有人家跑堂的专业,这些跑堂的瞅一眼,就大概你知道你是哪人,你们几个人点几个菜比较适合,甚至有厉害的老师傅一眼就知道你能不能吃辣,这些老师傅薪水比大厨都高。

果然,跑堂的搭眼一瞅就知道,这位爷通身苏绸带暗绣的衣裳,带着随从,又是一个人,肯定是来消遣来了,弯腰道:“客爷,尝尝苏造肉怎么样?给您配四碟凉菜,再一碗清汤,您坐靠窗雅座儿,一边赏景,一边弄个二三两莲花白,舒服,还解闷儿!”

刘子祥突然反应过来,苏造肉啊!

苏造肉,也称为苏灶肉,宫里头传出来的,内务府专门有个机构,名字就叫苏造局。

要是明清两季,全世界的时尚圣地是哪里,没有之一,就是苏城。苏城的丝绸,苏城的绣,苏城的样式,苏城的点心,苏城的器皿,只要是苏城的,就是最时尚的,也是最贵的!

苏城著名大厨张东官进京后,改良了这道菜,用猪心,肺,肝,肚,肥肠为原料,然后加入各种药材,仔细烹制,汤很鲜,肉软烂,既能就火烧之类的主食填饱肚子,也能慢慢吃用来下酒。

后世这道菜还有,但药材的配方已经失传了。

小说《民国巨擘从拉黄包车开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