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推荐《清华怪才解读春秋五霸.上》,讲述主角郑庄公郑武公的甜蜜故事,作者“郑庄公”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而“攘外”,则是攘他的大恩人秦国。我们先说攘外。秦国人把千恩万谢的晋惠公扶为国君以后,堵在门口不走,要索取晋惠公(夷吾)的河西五城,您不是许诺过的吗,河西五城在哪里?我们知道“几”字形的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几”字形的左半边远离中原文明,不在我们这段历史的讨论范围内,“几”字形的右半边(即L形)则是...

清华怪才解读春秋五霸.上

阅读最新章节

第六章秦晋之好(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45年)
秦穆公还把亲女儿怀嬴嫁给晋国太子圉,从此两国之间互相嫁闺女不断,这就是所谓“秦晋之好”。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好,都是想拿闺女去统一对方,持对方土地的股份。

公元前650年,秦人兵车前呼后拥,把公子夷吾送回晋国。国内实权派大臣太子申生党人里克、丕郑父,率领七舆大夫出城迎接。同年夷吾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登台正应了小人得志那句话,他掌权后搞了两件事,一是“安内”,一是“攘外”。所谓的“安内”,就是肃反,清洗了以里克、七舆大夫为首的前太子申生党人。而“攘外”,则是攘他的大恩人秦国。
我们先说攘外。秦国人把千恩万谢的晋惠公扶为国君以后,堵在门口不走,要索取晋惠公(夷吾)的河西五城,您不是许诺过的吗,河西五城在哪里?我们知道“几”字形的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几”字形的左半边远离中原文明,不在我们这段历史的讨论范围内,“几”字形的右半边(即L形)则是我们的着眼点。这段L形的黄河先是从北向南流动,纵向割开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山西两省,然后从山西省西南角大拐弯,流过中原入海。河西,就是黄河纵形部分以西,即陕西东缘的大片土地。这片土地因为位于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之地。
“您以前不是许诺的吗,我们扶立您,您就给我们河西五城。”秦国使者急切地问。
晋惠公以手敲敲脑门:“哦,我倒把这茬给忘了。”
晋惠公的大秘书吕饴甥(“饴”念“遗”)是春秋四大辩士之第三,他领会出上级晋惠公的意思,于是发言道“当初我们答应割地赂秦,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入晋。现在已是晋的主人,就要对晋的利益负责,咱就是不给他秦人这块土地,他又能奈我何?最多打起仗来,也未必输掉所有五城。”
吕饴甥拿出国家利益当幌子,把不割城论述得这么好,简直比唱还好听,晋惠公非常满意。晋惠公武功不如他爹晋献公,但在小心眼和吝啬度上,继承了他爹晋献公的遗传,达到了葛朗台的水平。
但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前太子申生党人里克却不高兴了,里克说:“我们在国际上立身,靠的是信誉,失信于强秦,恐怕——”
吕饴甥振振有辞地打断道:“先君百战经营,才有这么一些土地,一下弃去一半,如何对得起先君。”
里克也不客气了:“既然舍不得先君的土地,当初你为何要许他秦国?”(先君——即晋献公。虽然这些人都恨晋献公,被老晋追杀得满世界跑,但晋献公一死,大家就都拿他的名义讲话了,奉为神明一般。人在死后获得了比生前更大的假惺惺的推崇,这也是历史规律啊。)
晋惠公的另一个狗腿子芮急了,大喝一声:“里克不得无理。你替秦国索要土地,无非是想拿到自己的百万汾阳之田,惟恐主公不给你,所以先替秦国弄个先例。”(之前,晋惠公为了能够回国,除了许诺秦国,也还许诺给里克一大片汾阳肥田,在山西汾水岸边。)里克闻言大怒,刚要发作。晋惠公说:“先都不要吵!依我看,割五个城,寡人实在不舍,割一个两个可否?”
大秘书吕饴甥说:“不割城,是惹了他们秦国人,少割也一样是惹,要惹就不如不割。”
于是晋惠公就不犹豫了,让大秘起草国书,写在木板上:“俺们晋国啥都不给。不割河西五城了。”
里克还要拦着,晋惠公传令:“大夫里克请不要说了。你虽然迎驾有功,但你连弑奚齐、卓子二君,又逼杀顾命大臣荀息,寡人不敢听命于你,请里克大夫自图。”
里克一听,把笏板摔在地上,不碎,使劲跺了几脚,骂道:“我不杀二君,哪有你今天登基的机会。真是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我他妈也活够了!”说时气血填胸,抽出宝剑,自刎身亡。里克是个急性子,跑到坟地里给他的党人占位置去了。(谢谢里克,临死时还给我们创造了著名成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很不错的。中原卿大夫流行的自杀方式是自缢,而里克自刎而死,是他情绪激烈的表现。)
国书写好了,这种惹人的信,派谁去送好呢?丕郑父主动请缨,前往秦国送信。丕郑父是里克的哥们儿,他辛辛苦苦向西坐车,跨过L形黄河的纵向部分(它割开了山西与陕西),从而由山西进入陕西关中平原,顺着渭水来到上游的秦国雍城,拜见秦穆公,向对方交底说“直说了您别生气,我们主公终于忘记了他曾经撒过的谎言,五个城邑他不割了。您别指望了。”丕郑父是里克的一党,都属于前太子申生党,所以这么说。
老实小伙子秦穆公给气坏了:“呸你个夷吾,早就看你不是好人,饿非下了你油锅不可。”
丕郑父说:“我们主公不但赖掉应该给您的土地,还赖掉了给大夫里克以及下臣的田地。下臣此来,正是告诉您,一切坏事,都是吕饴甥、芮设计的,如果剪去这俩坏小子,我们主公就成了被骟掉的野猪——光长肉不长力气了。”
“怎么骟?”
“把他俩诳到你们秦国来,乘机宰了。”
“这主意不错,你们晋人有脑子!”
于是丕郑父领着秦国的回访使者,回到晋国。禀示完毕,示意身边的秦国回访使者说话。这个使者笑呵呵发言道:“下臣特地从秦国跑来,是想表达寡君的情谊。寡君听说贵国吕饴甥、芮两位大夫才能出众,特请两位来鄙国参观回访,促进秦晋友好邦交。不知意下如何?这是寡君让我带来的礼物。”说完笑呵呵地望着吕饴甥,好像在说,我们在秦国挖了一个坑,请你来跳进去。
吕饴甥嘿嘿冷笑,可惜啊可惜,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大脑,嘴上虽然说得甘词卑语,但作为大脑驻你面孔上的两个办事处——你的眼睛出卖了你脑子里的真实想法。你还无缘无故带这么多好东西来,哼!想诱我去秦国送命啊?你还嫩了哪!
吕饴甥拒绝道:“我们刚刚开始国内工作,访问的事不忙,以后再说,以后再说吧。谢谢贵国君的好意啦。”
吕饴甥识破了丕郑父和秦使者的圈套,作为反戈一击,布下罗网,使丕郑父及其党人都掉了脑袋,跟他们的领袖里克到坟场里聚齐去了。国内剩下的“重耳帮”都害怕了,摸摸脑袋说,可爱的脑袋啊,再下一轮就到你们啦,赶紧逃跑吧。好几十号人化装出境,到翟国找重耳去了。
丕郑父的儿子丕豹命大,扛着自己的脑袋越过西边的黄河,逃到秦国,天天磨着秦穆公给他老爹报仇。秦穆公犹豫不决。

秦穆公虽然没有同意发兵给丕郑父报仇,但却重用丕豹,这是因为秦国人力资源比较匮乏。秦国领导班子的第一号成员,就是从外国挖来的一个老头子,百里奚。
百里奚打小长在一个穷人家,三十出头跑外当了民工。当时开饭馆不挣钱,人们都是在自家合聚吃饭,除了旅行的人,谁也不下饭馆。旅行的人在驿站吃饭,驿站有官办的,也有私营的,可以去私营旅馆里当厨子,但百里奚不会烹饪。他只会喂牛:拌点牛食,刷刷牛脖子,是他的拿手戏。正好周天子的儿子王子颓喜欢养牛,宫里的牛宠物,吃的住的,跟卫懿公老爷子的鹤一般无二。于是百里奚打算给王子颓养牛去,但他的朋友蹇叔却不同意(“蹇”念“减”)。蹇叔说,王子颓太“颓”了,一定早衰。果然王子颓造反,失败被杀。百里奚因此特服蹇叔的神算。(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后来百里奚经人推荐回到老家虞国,当了“中大夫”(大夫分上、中、下三级,上大夫即是卿,下大夫即是士)。据百里奚在《史记》中供认,他当大夫期间没有好好工作,主要是为了混一口饭吃。虞公贪爱晋献公的宝马,借道给晋献公,中了“假虞灭虢”之计,百里奚看在眼里,但根本不管。宫之奇跑去进谏,他还阻拦,说:“给糊涂的人出主意,好比把珍珠扔在路上。”
等虞公一完蛋,虞国亡了(当时不停有诸侯被兼灭,就像现在不停有公司倒闭一样),大树倒了,百里奚下岗了。晋献公妥善安排了虞国的人员,把百里奚拴起来,当做媵人(“媵”念“硬”,媵人就是随嫁的奴仆),陪着新娘(晋献公的女儿,申生的妹妹——穆姬)嫁往西边的秦国去给秦穆公当夫人。
百里奚脚力可能比较快,上边还抹了油,所以在路上成功地溜号,辗转逃到中原,南下进入楚国北部地区——河南南阳(现南阳有“百里奚路”),在那里继续干老本行,喂牛。楚成王问他养牛之道,百里奚答道:“牛和人一样通灵性,应该善待它。”楚成王高兴了:“对兮!这道理也可以用于马。”(我还以为要用于“人”呢!——善待属僚,以人为本。)楚成王说:“你去养马吧。”于是百里奚又做了马倌,是个弼马瘟的小角色,仍然郁郁不得志。
秦穆公听说这个弼马瘟很有能耐,懂管理,会两把刷子,就想花钱把百里奚从楚国挖过来。秦国偏在西陲,实在找不着能人(能人都往东部沿海跑),所以只好派“猎头”从别的国家挖。但如果出高价,楚成王必然觉醒,自己留用百里奚。还是出低价吧,于是猎头拿着羊皮说“这是饿们陕西的黑羊皮,您看看,五张,够换百里奚不?”
在楚国,云梦泽物产丰饶,皮子多得是,犀牛皮、狐狸皮都不算新鲜,山羊皮根本就是积压品。“你们秦国人真够可爱,为这么个鼻涕邋遢的百里奚,花五张皮子?应该退你三张皮子才好。”于是百里奚被装进车,给秦国猎头拉走了。
这位大贤坐在笼子里,运进秦境以后,秦穆公虔诚地从车中请出“五羊皮大夫”,毕恭毕敬地向百里奚请教:“秦国地处边陲,中原都不理睬饿们,卿有何妙法,能使秦国强大起来?”
百里奚这时已是七十岁了,世面见得多了,捋着白胡子答道:“秦国(陕西省)四塞都是群山,犬牙交错,崎岖密集,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个好地方啊,所以叫‘关中之地’!从前周文王就在这里兴国,多好的风水啊。您安抚关中,集聚粮食,向西征战,降服西边的戎人,然后扼住东边山川之险,就可以独霸西陲,割据一方。接着,抚天下之背,向东雄视,一旦中原无主,伺机长驱东进,以临中国,恩威兼用,则霸业可成矣!”(说的好呀!——我们甚至怀疑,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受《左传》书本上的这段启发。)
秦穆公听完这段闻所未闻的“隆中对”,也惊叹得无以复加,慌忙起身拉住百里奚大爷的手:“饿今有百里奚,犹齐之得管仲也!”
百里奚从此得势,秦穆公封给他一片秦国的土地。百里奚有了封地,相当于不再是打工的职员,而是持股的股东了,自然积极性倍增。当时实行internalreferral,百里奚又把自己的老朋友——老头子蹇叔推荐来了,一起鸡犬升天。秦穆公每天陪着这两个老大爷,聆听治国方略。
蹇叔的水平到底有多高呢?估计不高,比如,蹇叔自有两个儿子,分别叫白乙丙和西乞术。你看俩人名字起的,笔画都那么少,就可见他爸文化水平就不高!是从启蒙课本里找的字吧。白乙丙和西乞术这俩,也都当了大夫,后来给伟大的秦穆公奉献了好几场败仗。
该提携的都提携了,但是,百里奚自己的鸡犬还没有升天——他的老伴儿和儿子一直下落不明。百里奚十分苦恼。当初百里奚混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娶到这媳妇。那时家里穷,百里奚要出去当民工,媳妇就支持他,摘下门闩来,劈作柴火,煮了家里惟一一只正在抱窝的老母鸡,吃饱了送老公上路。家里没了门闩,老婆独守,不担心有贼吗?不用,因为家里也没什么可偷的。
洗了三十多年,突然听说老公也被卖到秦国来了,又一听,老公又跑了,再一听又回来了,又拜卿了,升天了。老婆子从水盆里捞出鸡爪子一样骨节畸变的手,在围裙上抹了几抹,拉着儿子,混进了百里奚的家宅。老公家宅崇宇芳廊,使她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再一看老公,比以前阔气多了,肚子也大了,锦衣玉食,正坐在堂上,让一帮美女姣童围着给他打扇子呢。
老太婆遂操琴而歌,在唱词中回忆了当初送别百里奚、摘掉门闩煮鸡的情景:“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门门。今日富贵忘我为!”百里奚听了没什么反应,对方连唱两遍,他才脑袋嗡地一下,打开内存,迅速搜索记忆中的从前。搜索了好一阵却没有结果,只遇上了很多不堪回首的病毒。对方唱到第三遍的时候,百里奚才愕然觉醒,终于想起来了,这唱歌的必是我老婆啊!当即跑下堂,循着歌声把那个老妪找出来,正是自己三十多年未见的老伴儿。当初梳着乌亮辫子的女青年,如今已弯得像一只老龙虾。夫妻相见,百感交集,当场抱头大哭,堂下观者无不落泪。
哭完以后,老太婆佝偻着腰,又叫儿子孟明过来,快拜见你的爹,这是你老爹,叫吧。孟明对爹没印象,有点怕,嗫嚅了半天,才没把这位大官喊做“老爷”。
百里奚赶紧款待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一家人从此过上了好日子,整天吃着上等的小米,有时候甚至吃面。把麦子碾碎就是面。面可以蒸糕,是好吃的稀罕玩意。虽然面是现代北方人的主食,但在当时(春秋时代)还是奢侈品,当时吃面少,主食还是吃小米。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面这东西是舶来品,不是中国的土产,是西方苏美尔人发明了麦子,烘烤成面包,流行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餐桌上。但在中国,小米还是主食,一直推迟到了汉代才吃面比较多。汉代人受胡人影响才开始用面做饼子吃。
光吃小米、吃面,那还不是上等人,还要有大肉。百里奚家里,受当时科技水平限制,没有传热快的铁锅,无法实现肉的烹炒,所以吃肉只好煮。但煮肉很容易放臭,而且就像现在人吃两口红烧肉就再也吃不动了,当时人也一样容易吃腻,所以百里奚他们更喜欢吃“生肉酱制”:把牛羊鹿麋獐子的鲜嫩里脊生肉捣碎,反复捶打(像用棒槌捶衣服那样),去其筋腱,捣成生肉酱,再经过腌制发酵就可以吃了。吃时把这肉酱撒在小米饭上,味道甚佳——这是春秋时代的人的典型一餐。
这些好吃的东西,隔壁山西省的晋国人一概都吃不到了。因为晋惠公遇上连年饥荒,他只好派大夫庆郑为使者,到西邻的秦国买粮食:“我们遇上连年饥荒,晋国老百姓饿得眼睛发蓝,肚子透亮,政府特地让我拿钱买小米来了。”他所拿的钱应该是黄金,黄金是诸侯国际间大宗采购的通行媒介,而民间零售则各国是形制不同的青铜钱币。
百里奚刚从家里吃完好饭,觉得不能为富不仁,就对秦穆公说:“天灾流行,哪个国家都逃不出这概率。咱多积点德,发出救济吧,以后对咱也有好处。”
昼夜想着报仇的丕豹大踏步上前反对,喊道:“晋国人言而无信,谁都是知道的。当初秦国护送晋惠公入国为君,可他翻脸就不认人,河西五城到现在还赖着不给呢。我爹丕郑父他们想给,都被杀了。依我看,我们现在就打,趁他当兵的没饭吃。”
秦穆公心软:“它的国君是够恶,但它老百姓有什么错呢?”于是开仓输米,从陕西雍城出发,沿渭水五百里水路排开运粮船,穿越陕西中部,东行跃过黄河峡谷,进入山西,再沿着山西的汾河,直抵汾河岸边的山西南部的晋都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到晋,八百里白云首尾相连,蔚然大观。这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河运,称“泛舟之役”,标志了我们内陆河运的发达水平。(不过,希腊人的海运更厉害。另外,这里说白帆却是不对的,当时的船只有桨,没有帆,也没有舵。帆和舵是秦汉以后才有的。)
晋国人欢天喜地买到了秦国的救济米。非常戏剧化的是,秦国次年也发生天灾了,陕西关中平原——即渭河两岸的八百里秦川滴水未降,国家的储备粮又都卖到晋国了,秦人一下子大饥,肚子也开始半透明了。
秦穆公派出使者,满怀希望地去晋国买小米,因为晋国今年是大丰收。但是像葛朗台一样吝啬的晋惠公不想给,他召集本国领导干部开会。大夫庆郑主办了去年的泛舟之役,是亲秦派,说:“背信弃义,幸灾乐祸,贪图享受,结怨邻国,是没有道德的。没有道德,谈什么守卫国家。我们必须卖给秦国粮食。”
虢射反问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成语。意思是,我们以前为了河西之地已经触怒秦国,失信于秦了,皮已经不存在了,两国友好的基础已没有了,现在还想要什么毛,还卖什么粮食?)
庆郑与虢射反复口角三次,最后,后者的意见被他们吝啬的国君所采纳。庆郑只好翻着白眼儿说风凉话:“不卖粮?那就等着后悔去吧。”
晋国居然见死不救——不卖粮。更有甚者,晋惠公还准备趁机打劫,动员兵力进攻秦国。秦穆公很郁闷,新愁旧恨涌上心头,和百里奚商量,决定先发制人,派遣主力部队先行攻击陕西东部的梁国(晋国的盟友,在黄河西岸,是河西之地之一),进而威胁黄河以东的山西晋国。公元前645年,秦穆公裹了仓库里最后一点口粮,以丕豹为将,三战三捷,把战线推进到了陕西省东缘的梁国。
秦晋“韩原大战”前的零星战斗打响了。

从溃散的军队那里,晋惠公不断收到战场上的坏消息。“三战三负,”他皱起眉头问:“秦寇已经入境很深了,寡人应该怎么办?”
主张卖粮的大夫庆郑说:“都是你把秦寇弄深的。有什么办法?没办法。”
晋惠公大怒,骂出了一个成语:“你小子出言不逊!给我出去!”晋惠公为中国文化创造了这个成语之后,又问副官:“我的战车准备好了吗?”
这辆战车是从郑国进口的,马儿有特点,叫“小驷马”,个儿矮,是马中的武大郎,走路平稳,脊梁上放一碗水都不会洒。然而庆郑认为这马不好:“古来遇上大事,必须乘坐国产马车。国产马匹熟悉道路,适应水土,知道主人心思,服从主人教训。乘坐进口马车,一旦出点乱子,马就惊了,狂躁乱动,鼻孔冒火,一个蹶子把你尥下来。”
晋惠公有两个特点,一是小气,二是好胜“我偏要坐进口马车,小驷马有何不可,稳稳当当多好。”
庆郑给晒在路边,气恨恨地说:“不听拉倒,你走着瞧。”
晋惠公坐上小驷马,集结溃兵,补足战斗人员,抵达黄河。从地图上看,山西省(晋的所在)和陕西省(秦的所在)像两枚荧光闪闪的狗牙,一东一西,并排立着,牙缝之间就是秦晋大峡谷。大峡谷北南走向,把整个黄土高原左右划开,大峡谷以东是山西,大峡谷以西是陕西。大峡谷底端,滚滚奔流着的就是滋养我们华夏文明的母亲河。此时的黄河已经不像从前那么清澈了,当时俗语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等着黄河清,那一辈子也等不完,意思是,作决策要果断,也说明了黄河在春秋时代已经由于人为垦殖两岸而变黄了。
晋惠公跃过黄河,进入陕西东缘,向前线运动,与秦穆公对峙于陕西韩原。陕西韩原是传说中鲤鱼跳龙门的地方——峡谷中的黄河惊涛骇人,两岸崖壁高耸。过了这里,水面突然宽展,故所谓黄河冲破龙门。
晋惠公有点沉不住气,派大夫韩简前去查看敌人动静。韩简观察完毕,回来报告说:“秦国兵马虽少,但士气是咱两倍。”
“凭什么这么说?”
“军士们都这么认为,当初您逃跑是秦国资助的,您回来是秦国护送的,”韩简人实诚,实话实说:“您没粮食是秦国接济的,秦国没粮食您却不给。人家前来兴师问罪,咱们军士们都觉得理亏,没有斗志。”
晋惠公恼怒:“打打打,我偏要打,通知秦军洗好脖子受死。明天统统给我往死里打。”
韩简心说:“明天我能活着当个俘虏,就知足啦!”
公元前645年秋天的黎明,天色阴霾,秋风搅动着黄叶,忧愁地飘过战士们的干戈长戟。双方约集队伍,邀战于韩原(今陕西韩城)。两架战争机器各以纵深十几排的兵车密阵,静静对峙。晋国两个军,秦一个军(一军12500人)。
排兵布阵完毕,催命的鼓声响起来了,震落了树林的黄叶。万紫千红的秋林,人生多么美好。没得说也没得想了,双方的战车仿佛觅食的虎,迈着虎足,幽幽地滑过来了,缓缓地,像是一场无常的梦。
鼓点从舒缓变得急骤,进攻速度明显加快,在各色旌旗招摇指挥下,两军车队变成攻击的楔形。箭如飞蝗,人喊马嘶。前头部队已经接战了,远射武器猛烈地交互攒射。战车迅疾推进,当双方战车汇合一线,车毂交错,车上三米长的夷矛举起来了,丁丁当当的双方,咬合于战斗中,像齿轮一样,挤出殷红的血水,染透飞驰的车轮。战车再接近,步兵的戈、戟进入交锋距离,鲜血从矛头喷出来了,不幸的人倒下去了,远方的泪流下来了。
鼓声又舒缓下来,驾驶员纷纷左右前后看齐,绕开那些倒下的战士和马匹,调整队列,招呼步兵以战车为支撑点,展开短兵相接的肉搏。
晋惠公驾驶着他那得意的小驷马,一路穿插迂回,意气风发。他发现秦军后翼的辎重车(“辎”念“资”,就是运送给养的车)上有一大堆精美的兵器和盔甲。作为一个见财不要命的守财奴,晋惠公见利忘义,抛下大队不去指挥,挥鞭直取敌后,突如其来,冲散秦军后队,居然夺了几样战利品,喜洋洋地撤回。
可是,乐极生悲。他的小驷马突然激动起来(可能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这哥儿四个本来并在一排,现在却突然心不齐了,各自尥起蹶子,奔四个方向乱冲,根本不听驾驶员指挥。晋惠公给颠得像筛糠一样。车子一直冲到一滩烂泥里,轮子深深陷住,实在动不了了,可爱的F4才停止了尥蹶子活动。
晋惠公急了,命令驾驶员赶快倒车。驾驶员一挥鞭子:“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可是这四匹惹祸的F4,像严重失足的青年一样,怎么使劲也拔不出自己的泥脚。
晋惠公喊:“家仆徒,你小子给我下去推车轱辘!”
家仆徒是车右(站在车上的右位,所以叫车右,使用戈、戟长兵器。车上有主将、驾驶员、车右三人),下车咬牙闭眼,搬车轮。车上的驾驶员则使劲轰马。可是轮子像圆规一样,以一只轮子为中心,另一只轮子徒然打转。车子根本倒不出来。敌人就要包抄过来了,家仆徒做出非常痛苦的样子。正这时候,晋惠公看见庆郑了,赶紧扯嗓子号叫:“庆郑,快过来——快来救寡人!”
庆郑的车正好从旁边经过,看见主公陷泥,心说不让你坐进口车偏坐,活该!还不让我当车右,出事了吧!老祖宗都让我当你不让当。你活该!庆郑转身兜车就走。
晋惠公急了:“庆郑,你给我回来,你不要跑!你混蛋!Fuckingyou!尔母婢也!”最后一句意思是——你妈是我的小保姆!
庆郑扭头回答:“我不跑!我这是去找人帮你。”
这时候,秦穆公从远处看见晋惠公自投绝路,陷入淤泥,险境清清楚楚,大有被活捉的可能,遂驱动单车急驰前来,想要擒贼擒帅。晋惠公抱着脑袋,想哭。不料,秦穆公单车离队长驱而来,却被晋将韩简的几辆兵车拦住,把秦穆公困在核心。秦穆公就像一只飞虫撞在了网上,左突右冲,冲不出去。
韩简站在自己的车上,冷静地组织擒拿老秦。按照战车的规范编制,韩简的车上有三个人:他韩简、驾驶员、车右。其中驾驶员的手长,一把抓住了秦穆公的左马,促使它不能逃逸。马被抓住了,车子就跑不掉,这就像摔跤的人被对方抓住了裤带,由着对手揍他。接下来,韩简的车右趁机举起长戈,连连击中秦穆公的皮甲。一个抓马,一个击戈,这两个动作组合起来看,就像一手抓住一撮草,另一手挥镰刀去割。如果你没有割草的经验,那你一定有这个经验:一只手揪着对方的脖领,另一只手扇对方的嘴巴,总之是可劲地打他。秦穆公被打得多处负伤,七层皮甲被铜戈击穿了六层,心想这回完蛋了,包装全破了。秦穆公的车上也是三个人:秦穆公、驾驶员、车右,驾驶员帮不上忙,车右的职能相当于保镖,则赶紧拿出盾牌给秦穆公挡着,可是盾牌是皮面木骨的,虽然前面缀着青铜部件、画着狰狞的兽头,但完全可能被铜戈击穿,而且护上护不了下,捉襟露肘,秦穆公眼看要化作了山脉。
更糟的是,敌人越围越多,秦穆公如困在核心的美食,敌人的戈、戟,像筷子一样朝他的身上夹来。这时候,庆郑跑过来了,看见同僚韩简正在砍人,遂大喊“韩大夫住手!韩大夫住手!主公在那边陷泥里了,叫咱快去搬车呢——快!”庆郑是亲秦派的,不想看秦穆公死,所以发言诳走韩简。
韩简人实诚,立刻呼啸:“车上的收手!驾驶员掉头!救主公去。”一帮人呼隆隆跟着他往泥坑那边跑,原本揪住秦穆公战马的手,也撒开了。给庆郑这么有意无意地一搅,秦穆公方才从菜板子上滚落下来,捂着伤口寻找大队靠拢(永远不要脱离组织啊)。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晋军继续如墙而至,乱箭像作料一样往秦穆公身上撒。秦穆公心说:“饿马上就要变成菜了。饿的兵都哪儿凉快去了?”(秦军人数少,是晋的一半儿。)
千钧一发时刻,包围圈外围像决了堤一样,一大队野人,三百多,吼声如雷,杀入重围,声震周山:“哪个敢伤我们恩主!我们野人看不惯啦!”这帮野人赤着大脚,披发袒肩,快步如飞,手提孙悟空的金箍棒——学名“木殳”(念“输”),类似狼牙棒,棒头包着青铜,适合穷人使用,砸击效果好,是钝器,专门对付有甲胄保护着的富裕士兵。野人们挥起大棒子,噼里啪啦像打棒球似的,把晋军脑袋打得乱飞,救出了被围困于险境的秦穆公。
秦穆公终于脱险,来不及感谢野人,马上组织反击,与晋军展开白刃战。他的赤脚野人大兵更为他效死前冲,直扑泥坑里晋惠公的小驷马,看见这么可爱的小马,立刻抡起棒子照准马屁股就打,就像举起扫帚疙瘩捶一条晒在太阳下的被子。小驷马被打得波浪翻滚,当场毙命。
晋惠公骨头软了,想跳车逃跑,却穿着重甲扑在泥里,当场被捉,像捆粽子似的被捆了个结实,然后像扔柴火那样,丢到车上去了。韩原大战险象环生,几次易势,一直以双方的老帅作为车马炮轰击的靶子,实在够狠。最终,秉持正义而且富于高昂斗志的秦军获胜,活捉了晋国国君。
韩原大战中的“野人”特别值得一提。野人,不是印第安人,而是郊野耕作的宗族农户,因为在野外劳动,所以叫野人。相对应的,城里劳动的人则叫“国人”,国就是城的意思,国人即是城市平民。国人平时各司其业,在城里做买做卖、做生产、做饮食娱乐服务,每当国家出现危急时刻,国人就应征入伍、持械打仗,保家卫国、临阵冲杀,这是他们的荣誉。所以,国人肯不肯卖力气,肯不肯效忠城里的君长,变得至关重要。君长因此不得不尊重一下国人的意志,国人也就颇有了干预政事的权力,这在前文的几次国人闹事中已经体现了。
一般来讲,国人当兵只当步兵,战车兵留给国人中的佼佼者——士人,以及家境殷实的大家族子弟们去当。这是因为战车兵的行头昂贵(类似西方骄傲的骑士,甲胄精良),一般人afford不起。盖而言之,在春秋时代,当兵的资格被垄断在城里人的手里,至于城外的野人(农夫),是不配当兵的。
但韩原大战中,这帮野人(农夫)怎么也参军来了呢?当初,秦穆公有一天到郊外考察工作,他的马受了什么东西的惊,脱缰逃逸,被这帮野人抓住了。野人们觉得马没什么用,又不能耕地,干脆杀掉吃了。穆公叹息地说:“吃了骏马的肉而不喝好酒,会伤身体的。”于是遍赐他们好酒。这三百名乡愚不但没被判处死刑,反倒喝了过年才能享用的好酒,各个感激涕零。因此他们扛着棒子,作为志愿军参战,并且在韩原大战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显示了农民步兵相对于城市步兵、战车兵的作战优势。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伤亡率一再增加,来自农村的野人以步兵身份越来越多地补充到战争机器中了,打仗不再仅仅是城市人的特权。

光荣的晋惠公做了俘虏,晋国的大夫们都晕菜了,纷纷丢下兵器,拖泥带水,跟在秦军后边不肯离去,像一群要饭的或者兜售发票的人那样。秦穆公给跟烦了,就派人轰他们说“二三子怕啥个呢?你们国君跟饿到西边转转,不会受亏待的。”(二三子,就是同志们的意思。当时不分文武,所以这些大夫在国内议政之余,也带兵上战场。)
晋国大夫们赶紧接住话茬:“好,你说话算数。我们处在下风,风把您的话也传到我们耳朵了。”(古人已经明白了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道理。)
秦穆公押着晋惠公返回老窝,食肉恐龙叼回一截浑身硬泥的野猪。准备慷慨赴义的晋惠公心想,等我进了雍城,小命也就到头了。
我们不知道春秋时代是怎么献俘的,但我们可以说说欧洲的凯旋式作为参照。欧洲每当有将军凯旋,常做万人空巷的庆典。胜利的将军头戴月桂冠,手持月桂枝,向群众发表演讲,加冠给首位登上敌城的勇士。接下来是游行,将军的孩子们也坐上彩车,把战利品抛给群众,人们夹道狂呼。有意思的是,一个奴隶在彩车后面要不停地追喊将军:“你不要骄傲,你是个凡人,今天是荣誉,明天就可能是屈辱。”而真正的屈辱者就是那些光着身子的战俘,脖子上系个铃铛和鞭子,游行完毕就要被杀死在神庙里。埃及艳后就是为了逃避这死前的侮辱,在蛇吻中结束了这位半老徐娘荒乱的一生。秦穆公的庆典也有特色,他做了一件著名的事,就是把酒倒在河里,让大军痛饮,以示上下一心、同甘共苦。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至今出产一种很有名的酒——西凤酒,清而不淡,浓而不艳,是居家旅游的必备好酒(唉,白给他们做了个广告)。
秦穆公让大家趴在河边痛饮完美酒(这一定是个洄水弯,不然酒水就流跑了),然后宣布:“明天,饿就用晋惠公祭上帝了。”大军欢呼。(“上帝”这个词,早在商朝就有了,是个中国词,后来被用于译外国的God,倒也贴切。)
杀晋惠公祭上帝的消息传到城里,秦穆公的夫人(穆姬)立刻变得悲痛起来。穆姬是晋惠公的同父异母妹妹,申生的亲妹妹,远嫁到秦国来的。她想起小时候被夷吾哥哥(晋惠公)的小手拉着到郊外玩,还有大哥申生,人生多么的好啊。爹晋献公那时候整天忙着打仗,剩下兄妹们寂寞地相依相靠,盛年一过,人事全非,一切实在不能追想啦。
于是穆姬的“妇人之仁”就引发起来,越想越被自己感染。穆姬说:“现在,夷吾哥哥一进城,老百姓的鲜鸡蛋就要打在他脸上了,然后我老公就要把他送给上帝当点心吃了。夷吾哥哥死了的话,我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夷吾早晨进城,我当晚就死,晚上进城,我早晨就死。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国不以玉帛相见,而是干戈相加。唉,我死了算了!”于是她穿戴了丧服,手拉一帮小儿女,赤脚跑到墙根底下,踏上薪柴,准备自焚,上天等夷吾去。
秦穆公在郊外闻讯大吃一惊,怎么办呢?媳妇是从晋国娶来的,下嫁到西陲僻壤,类似于孔雀嫁给了猕猴(民工娶了大学生),不敢惹啊。左右为难的他只好把晋惠公先关在城外再说。浴血奋战的武士们不同意了,纷纷要求进城献俘,杀晋惠公,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摸出捂臭了的大鸡蛋。
秦穆公安慰大家说:“活捉了晋惠公,庆祝以示高兴是对的,但是如果庆祝变成了家里闹丧事,那还有什么意思。”
这些凌厉的心理攻势给吕饴甥在谈判桌上增加了胜券,当双方代表在陕西大荔县附近的谈判桌上坐好(这么说不太严谨,春秋时期没有椅子,人们是像日本人那样跪在地上的——当然,是日本人跟我们学的。现在我们已经不这样了,可是他们还不改)。
秦穆公问道:“晋国准备投降吗?”
吕大秘书微微一笑:“不投降。我国的小人深感耻辱,我国战败,国君遭俘,小人们纷纷检查视力,要求报名参军,杀回秦国,涤仇荡恨。他们说,豁出去引狼入室,借助狄兵,也要讨伐秦国。但是我国的君子承认鄙国是一条绵羊,却披上狼纹,触怒了贵国,自取其辱,所以君子们都想拥立太子,磨矛缮甲,再跟您过上几招,他们说,报效国家,有死无二。”
秦穆公一听,合着里外里都是跟寡人拼命啊。又问:“你们自觉贵国君还有活着离开我们秦国的可能吗?”
吕大秘书上身一耸:“我国的小人非常哀愁,以其小人之心揣度秦国领导人您,鄙国君是活不了了,因为他触怒了您,必死无疑。但我国君子,用君子之心琢磨您,觉得您会释放国君。我国小人说,咱们跟人家掐架,互启杀戮,秦国哪肯修好。我国君子说,我们服输了,说对不起了,秦国人还能不放人吗?”
这个吕饴甥,这口才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不说一句请求放人的软话,而借君子小人的嘴巴挤兑秦国,秦国再不放人,就落了小人窠臼。真不愧春秋第三舌辩之士的美名。吕饴甥的这篇精彩的谈判演说稿还被后人收到了《古文观止》里边,当教材。
话说到这儿,秦国还能怎么办呢,谁斗得过吕饴甥的伶牙俐齿呢,除非宁戚、屈完复出。秦穆公哈哈一笑,手扶几案:“先生所言,正是饿的心意。把晋惠公由阶下囚升为座上宾,住进高级宾馆吧。”(这倒像是战胜国向战败国道歉。)
这时的晋惠公已被监狱生活搞得黧黑憔悴、风吹打晃,消瘦得仿佛冰块见了阳光。秦穆公担心晋国人看了不高兴,就请惠公吃大饭。不是一般的大饭,是七牢:牛、羊、猪各一头为一牢,七牢就是七套牛羊猪,各自放在一只鼎里煮熟。不过要是烤的话味道更好,肉外面浇上脂,以免烤糊了,熟了以后,香味甚至可以惊动了远在齐国的野狗。这么诱人的美肉,可被晋惠公逮着肉了,张嘴猛吃,喷喷地香,21只牛羊猪,被他狼吞虎咽连吃了仨礼拜,重现出掠食动物的特征,屋子里全是骨头,嘴角流油,终于见了大肉就恶心,创下了吉尼斯狼吞虎咽记录。等晋惠公喂饱了,脸上放光了,到了冬天,秦国人送他回国。他的太子圉(念“雨”)带领晋国众大夫于黄河岸边迎接。晋惠公老脸嘿然一笑,含混地说:“出国旅行真疲劳啊。哈呵。”
不等回到都城,晋惠公先传令:“给我火速进城,把亲秦派的大夫庆郑杀了,小心这家伙闻风逃跑!”
其实庆郑根本不跑,别人劝他出逃,他也不肯。庆郑说:“韩原大战,主公马车陷泥,我故意不去搭救,使得主公遭敌俘虏,我是有罪的啊。现在我如果逃跑,就是乱了国家刑法,这不是人臣作风。”于是坐在家里等死。果然,晋惠公未等进城,就急不可待地杀了他。晋国未来能兴其百年不衰的霸业,全是有庆郑这些高风亮节的臣子啊!公心远远压过私心。
在随后的几年,秦晋本土之间无战事,基本做到了“秦晋之好”,两国之间不断结为儿女亲家,晋国获得喘息。秦国还把河西之地还给晋国,这倒大出晋人意外。同年晋国又发生饥荒,秦国人又以粟相济。善哉!秦穆公的一举一行,真是让人佩服,难怪后来成为春秋一霸。
秦穆公还把亲女儿怀嬴嫁给晋国太子圉,从此两国之间互相嫁闺女不断,这就是所谓“秦晋之好”。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好,都是想拿闺女去统一对方,持对方土地的股份。

小说《清华怪才解读春秋五霸.上》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