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神医毒妃:太子殿下组团挖墙角了

《神医毒妃:太子殿下组团挖墙角了》是由作者“宛若新生”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突然一道劲风刮过,周芳芷被一条马鞭卷住了小身子一个年近四旬,面如冠玉,携威仪儒雅于一身的男子正鹤然伫立在马路中央他身旁的黑色骏马上还坐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那孩子正眯着一双桃花眼兴奋得手舞足蹈:“哦,哦,爹爹真棒!爹爹威武!”“大将军!”人群中有人欢呼“来人!将这几个人送到汪大人那里,请他好好审审,看看谁这么大的胆子,堂堂天子脚下,居然敢到周将军府来抢人!”“是!”尾随的副将仲晌拱手道被顾......

免费试读


齐府的鸡飞狗跳周府自然全无所知。

刚出生的婴儿见风就长,转眼就到了冬月初十,周芳芷满月的日子。

因男主人不在家,冉玉也就请了亲近的几家邻里,给大将军府递了帖子。

冬月初十,寅时三刻,天空还是混沌一片,周府的大厨房就已经忙开了。今日要准备送往善堂的红蛋和馒头,邻里之间虽然没有下贴子,还是要送几个红蛋意思意思的。

卯时正,天际已破晓,自冬月下旬就一直乌云笼罩的老天爷今儿个终于开恩了,一轮金日在朝霞的托举下缓缓升起,柔光四溢。

东厢房,大丫鬟紫荆、瑞香、言秋领着一众小丫头进进出出忙个不停。

对镜梳妆的冉玉身穿银红色窄袖短袄,外罩杏色氅衣,对襟处与袖口下摆均有纯白狐狸毛滚边,以金线绣之,在烛光的映照下似有流光划过,异常华美!

吃饱喝足的周芳芷被木谨穿了一身大红的狐狸皮做的裘衣,皮子是大公主赏的,衣服是绿拂亲自动手缝制的,既保暖又喜庆,周芳芷看了一眼就欢喜的不得了,直拽着不松手,把绿拂乐得合不拢嘴,直夸“小机灵鬼”。回去还把这事儿当乐子说给大长公主听,可把长公主眼馋坏了!

冉玉从铜镜里看着周芳芷边摸狐狸毛滚边“哼哼唧唧”的软萌样儿就忍不住想起上次她第一眼看见小裘衣时两眼放光的样子,不由点了点女儿的小鼻子,低笑道:“小财迷!”

巳时刚过,就有左邻右舍上门。

同一条胡同的城门校尉张夫人一进门就热情地扯着冉玉,笑道:“早就听忠哥儿说,你们家姐儿聪明伶俐,异于常人,一直寻思着上门来看看,又怕扰着你休息,今天我可算能见到真人了。”

冉玉忙谦虚地推说了几句,看着张氏手中牵着一个肤色略黑的小女孩,顺着称赞着:“瑶瑶开年得五岁了吧,长得可真……快!”

最后一个“好”字冉玉愣是说不出口,张家的两个孩子长得有些颠倒,大些的男娃张敬忠集齐夫妻俩的优点,浓眉大眼,皮肤白皙,憨厚中透着一股精灵劲儿。

小些的女娃却跟张大人似得个十成十,浓眉之下一双细长的眼睛似常年睁不开似的,鼻直口方,一身黝黑的皮肤张夫人想尽了办法也只让她看起来略黑些。

为了小女儿这长相,张夫人自她出生起就开始给她攒嫁妆,张大人却大大咧咧地直言道:“嫁不出去就招个上门女婿,好过在外面受委屈。”

将女儿宠成了掌心宝!

两人说笑间,有小丫鬟小跑着来报:廷尉赵夫人,御史大夫长媳余李氏已经到二门口了。

冉玉忙告了声罪,让身边的大丫鬟紫荆引了张夫人去暖阁吃茶,通知少爷们准备招待小客人,又让瑞香通知朱管事让醉仙楼送几桌上等的席面过来。

一时间丫鬟、小厮都小跑着忙开了。

这厢沿着小径快步往二门去的冉玉心里纳闷极了:余李氏的嫡长女已内定为国后,只待明年开春就出门子,她怎么会赶着趟儿地过来?

远远地,冉玉见余李氏被一群人簇拥着走过来,忙上前见礼,余李氏亲自携了冉玉的手,笑意盈盈道:“听说你们家姐儿是个好运道的,我今天也来沾沾喜气!”

还不待冉玉开口,王婆子的小闺女就小跑着过来,急声道:“夫人,长公主来了,已经到大门口了!”

冉玉面上一喜,忙团团赔礼,迎上前去。

身后的一众夫人,暗暗称奇的:大长公主可是轻易不出门应酬的!同时把周府的地位在心里悄悄地拔高了一截。

冉玉喜笑颜开地把朝阳长公主领到花厅旁边的暖阁内,一众夫人忙俯身行礼,一时间大厅内言笑晏晏,热闹非凡!

众夫人纷纷笑闹着打趣冉玉,让把那雪娃娃抱来,让大家好好看看。

冉玉刚吩咐随身跟着的小丫鬟:让木谨把小姐抱到暖阁来,那边就有王婆子的长媳气喘嘘嘘地地小跑着进来一面给众人见行,一面急声道:“皇上派了使者赏下小姐的满月礼,人已经到大门外了!”

顿时,满厅哗然!

众所周知,周府是因为活捉北胡小王子而备受新皇青睐的,可谁也没想到大将军身后这个闷声不响的跟班会被新皇抬得这样高!

大将军府是够不上了,今儿恰好碰上个搭梯子的!

众人面上不显,心里已经盘算开了,周府的地位不知不觉中被拔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冉玉扶着周老夫人跟众人团团告罪,顶着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匆忙往前院去。

这次来传赏的还是老熟人曹中书,见周老夫人面有惶色,不动声色地收下红封后,笑着安抚道:“老夫人不用惊慌,皇上说了:这是赏给周小姐压惊的,以免周大人在外扰心!”

周府一众人等赶忙面向皇宫行了个大礼,大呼:“皇恩浩荡!”

小说《神医毒妃:太子殿下组团挖墙角了》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