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军魂烙印

很多朋友很喜欢《军魂烙印》这部军事历史风格作品,它其实是“烈鹰少校”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军魂烙印》内容概括:“……在公路上,日本人的军队正在行军,他们是去攻打仰光的前面仅有几辆小型坦克开路,坦克上搭满了突击队员;接着是炮车,还有骡马和驮牛,我看见一个军官骑在牛背上,不像去打仗,到像去放牧后来步兵队伍开过来,他们都骑自行车,天知道这些矮人从哪里弄来那么多自行车他们有时几百人一队,有时三五人一排,有说有笑,好象是赶到仰光去观摩一场精彩的拳击比赛……”1942年英国记者斯耐潘发表于《泰晤士报》缅甸是英国......

精彩章节试读


“达雷卡!”(日语:谁在那里)

两边都传来了脚步声,杨成峰知道自己很难跑得了,他一只手握紧了驳壳枪,另一手默默的摸出一颗手榴弹,将手指套在了拉环上。

不知道为什么,杨成峰此刻心中又想起了那个追着卡车跑的小姑娘的身影,嘴里默念道:

“我不会被鬼子俘虏的!”

进攻和防御两种作战形式是相互交错的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1942年4月11号下午 斯瓦地区新22师66团3营9连阵地

“什么人?”

“把手举起来!”

几句日语夹杂着半生不熟的中文从三个方向传来。

杨成峰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姿势,半跪在地上,一手驳壳枪一手手榴弹,一动不动。两只眼睛却在不断观察周围的情况,寻找可以突围的机会。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些鬼子并没有急着上来,而是先将他围住,然后从三个方向缓缓靠近,其中几个还在远距离打掩护,起码6只三八大盖都瞄准了他,只要他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毫不犹豫的射杀他。

“靠过来!靠过来!临死也要拉一个垫背的!”

杨成峰盯着那个端着枪靠过来的鬼子,心里默念道。套在大拇指上的手榴弹拉环又紧了一些,他现在只希望那几个补充兵听到爆炸声后知道逃跑回去报告。

很快,看着逼近的日军的刺刀,杨成峰知道时间到了。

一颗子弹打在他身旁——鬼子并没有贸然冲上来,而是在较远的地方用枪指着他,喝令他举起手,慢慢走过去。

就在杨成峰无计可施的时候,一片驳壳枪的枪声先响了起来。

正面站在高处的两个日军应声而倒,连同那几个正在逼近他的鬼子。有的是头上被子弹直接开了个窟窿,有的则是直接被扑倒。而下手的正是刚才坐在那里“阵亡”的萧天河和四周那些脸朝下的“日军尸体”。

“给老子宰了他们!”

随着崔玮那山东味的口音,一滩鲜血直接溅到了杨成峰的后背。他回过头,只见身穿日军军装的崔玮猛地从地上跳起,暗藏的砍刀瞬间将身后的鬼子拦腰切成了两半。

一片死寂的阵地瞬间爆发了一般。无数人影“拔地而起”扑向近在咫尺的鬼子,使用匕首和刺刀肉搏打在一起,喊杀声顿时在整个阵地上回荡着。

攻击者都是躺在地上的“尸体”,由于距离实在是太近了,这些鬼子的三八式步枪根本来不及使用就被迫用最原始的方式缠斗在一起。更令人吃惊的是那些“尸体”并非是那些被鬼子扎了一路的中国士兵的尸体,而是穿着日军军装的“日军尸体”——这也是这些“尸体”没有被补上一刀的原因。

刹那间,放眼望去,整个阵地上变成了一副“鬼子打鬼子”的景象,到处都是翻滚的粗布黄色军装。还有几个穿着国军军装的人拿着手枪在中间射杀鬼子。

这也让后面跟上来的日军后续部队看得目瞪口呆,就是下不了手。不过战况激烈也由不得他们多想,仓促加入战局的还没弄清楚敌人是谁,很快被埋伏的或者知道怎么识别敌我的中国士兵捅了刀子。就算他们分辨出来了,在已经打成一团混战的战局中,他们手头的武器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只能被迫加入到这场近身肉搏战中。还有不少保持距离的也被不知道藏在哪里的中国狙击手射杀。本来人数就不占优势的日军迅速败下阵来,被中国士兵们围殴……

小说《军魂烙印》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